跳到主要內容

人與人間如何正確溝通

我們都需要依賴另有一個人才能行使團體生活,我們要依賴不斷的溝通,才能讓自己生活更好。
    為此,我們每個人要先靜下來,認清兩件事:
    第一,不要以為自己總是對的。所謂對與錯,往往不那麼絕對
    第二,溝通要「對方」而定,不同的對象,代表不同的背景,你就必須調整不同的溝通模式。
    注意,人們是活生生的個體,不是機器。
    機器還比較遵守邏輯,但是人啊!往往不合邏輯。
    「可能你說得 有道理,但我還是討厭你,因為我就是看你不順眼」。
    對某人有道理,但對他沒道理,因為他的成長背景對這件事的看法和你截然不同。
    如果人人都有不同背景狀況,那如何溝通? 根本就是天天會遇到死胡同。當然,也沒那麼絕對,畢竟,還是有共通的原則。

    首先,比較日常交流的事,當然不需要大費周章,若每件事都要顧慮來、顧慮去,活著也太累了。
    所謂溝通,在此主要是需要「影響對方」、需要「透過傳達讓一件事情進行」,或需要「透過溝通改變現狀」。
    以此來說,向朋友說聲:早安,或跟他說:昨天去看一部電影很不錯,這是聊天。但老闆交代員工去辦事情,媽媽教導孩子要做正確行為,或者太太和先生抱怨他都不陪她,這些都是溝通,也就是說,若溝通有了誤解,那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

    基本上,不論對方的背景如何,當溝通的內容比較複雜,有可能誤解時,就需要特別留意。溝通有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提問
    特別是在兩人對一件事可能認知有誤的情況下,提問一定是必要的。提問有兩層意義,第一層,透過提問,例如「對於這機器的用法,你還有甚麼不了解的嗎?」,可以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看法。第二   層,透過提問,經常會發現誤解的所在,「你知道我的本意是為你好吧?」看到對方納悶的眼神,你才知道,原來對方還是不明白。於是你就再說明一次。

2.傾聽
    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如果在學校,老師傳授學生,那是單方面授課。但在社會上,人與人間溝通必須要有互動,所以我們不只要懂得講,更要懂得聽,這一方面可以讓溝通更清楚,更重要的事讓對方覺得你尊重他。事實上,很多時候,溝通已經不是在「講理」,而是在「講情」。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你若讓對方「奇模子」不好,那溝通再多也沒有意義。因此談話時,一定要保留足夠時間給對方發表意見,並且在對方講話時,不要搶話,不要自已為是的詮釋對方的話。用心傾聽,才能讓溝通繼續下去。
  
3.主動出擊
    許多時候,溝通要主動出擊。這裡不是指你說話要強勢,而是態度上要積極,有時候「積極的弱勢」也是一種積極,好比說我們主動以低姿態向對方請益,就是一種主動出擊,但卻是低姿態。甚麼時候要用主動出擊呢? 像是:
    a. 針對某個議題,邀請對方提出想法
    b. 對方是比較木訥內向者,你必須主動出擊誘導他談話
    c. 對方表達能力不強,你可以主動釋出問題,問他是不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d. 當溝通方向偏了的時候,可以主動出擊,將話題導正回來。
    主動出擊很重要,如果雙方溝通,一方無言另一方也無言,那就溝通不下去了。

4.說故事
    溝通的內容可能一樣,但表達方式可以很多種,視對象而定。最典型的例子,老師教導學生團結的道理,他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團結非常重要,我們大家可以團結,就沒什麼人打得倒我們。」然而這些太老生常談了,調皮的學生根本聽不進去。這時候老師改以說故事的方式,講酋長要求三個兒子分別折筷子的故事,筷子個別都很好折斷,但當三個兒子筷子綁在一起就無法折斷。以說故事方式,孩子就會聽得津津有味,也更能認識這樣的道理。在職場上,包括對客戶簡報說明一個產品,或者和老闆提企劃案,如果懂得透過說故事的方式,都可以做到好的溝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職場的交通號誌

要能 覺悟 ,  前進 號誌, 才能在 職場上 活下來 且可 前進 。 更正:資遣=>資淺。

換位思考

👀 ~用心看看這幅畫~     ( 男人 ) 男人不知道下面有蛇,女人不知道上面有石頭壓着男人。     ( 女人 ) 女人覺得我馬上就要掉下去了,還有蛇要咬自己,男人為什麼不多使一點勁拉自己。    ( 男人 ) 男人覺得我這麼痛苦了還在使勁的拉你,你為什麼不使勁往上爬。      所以 :     你看不到對方的壓力,對方也看不到你的痛苦,這就是生活,相互體諒! 學會換位思考,多多溝通。     人和人之間又何嘗不是,不換位思考,誰也體會不到對方。      這張圖片適合任何關係:~>親戚 ,朋友 ,愛人,同學 同事,老板,員工,客户與業務人員。     這就是生活! 感恩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

團隊動能:雁行理論

激勵影片: 雁行理論    團隊動能 : 培力、創新、發展 雁行理論 的內涵    Robert ( 1972 )首先提出「 雁行理論 」( the flying-geese model ):當雁鳥以 V 字隊形飛行時,比每隻雁鳥單飛時更省力。當一隻雁鳥脫隊時,他會感覺到吃力。所以,他 ­ 會回到隊裡,繼續利用團隊的力量飛行。當領隊的雁疲倦了,他會退回隊裡,另一隻雁會出來領隊。後面的雁會用叫聲來激勵前面的 ­ 雁保持速度。若有雁鳥生病脫隊時,會有二隻雁留下來陪他,直到他痊癒或死亡。然後,他 ­ 們組隊飛行,以趕上原來的隊伍。      因此,「 雁行理論 」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等四項內涵。所謂「 團隊合作 」,是指組織中的成員若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會比個別努力更快到達目的 ­ 地;「 輪流領導 」,是指輪流擔任領導的任務;「 激勵同伴 」,則是指同事之間的互相鼓勵 ­ ,以提升組織的效能;而「 互相扶持 」,是指同事間互相協助,以共度難關。 據飛利浦( 2002 年)「從雁行理論看 Cell Operation 」所列五項內涵如下: 1 、當每一隻雁鳥展翅拍打時,造成其他的雁鳥立刻跟進。藉著 V 字隊形,整個雁群比每隻雁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七十一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 啟示 :在組織中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的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 ­ 間能互相推動。     2 、當一隻野雁脫隊時,他立刻感到獨自飛行時遲緩、拖拉與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隊形中 ­ ,繼續利用前一隻鳥所造成的浮力。 啟示 :如果我們擁有像野雁一樣的感覺,我們會留在隊裏,跟那些與我們走同一條路,同 ­ 時又在前面領路的人在一起。      3 、當領隊的野雁疲倦了,他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隻野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 啟示 :在組織中輪流從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必要及明智的, ­ 對人或對南飛的野雁都一樣。     4 、飛行在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 --- 。 啟示 :在組織中,如果成員擁有野雁的感覺,就能像野雁般的相互激勵。       5 、當有...

職場紀實 - 改變重生

常在課堂上講「 經營 」二字。 想 創業 當 老闆, 先 幫現在自已的老闆(高管)「 更 」 成功。 個體本身 具有 了 常態 「 行為 能力 和 態度 」,你才能真正成功。 對職場上的你來說,成功的定義 是 什麼? 是成為 領導人 、是 事業經營 一帆風順、是高度發揮專業? 為了這些外在定義上的成功,你 願意做出 多大的付出? 其實,你無須犧牲。 你真正需要的,是 積極的 自我管理 。

成大事必備

哈佛個人管理課: 成大事必備的九種 能力   挑戰生存的能力:善於在現實中尋找答案 1、 擺正心態,敢於面對現實 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生活的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身心,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就叫強者!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一條成大事的經驗: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如果你能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的自下而上須臾離不開現實,隨著現實的變化,我們必須隨之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現實,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2、 讓你擁有過硬的自制能力 自制,就是要克服欲望,不要因為有點壓力就心裏浮躁,遇到一點不稱心的事就大發脾氣。 一個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則將無法控制別人。 一個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後采取行動,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放棄,成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煩或阻礙,你就去面對它、解決它、然後再繼續前進,這樣問題才不會愈積愈多。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時,千萬別對自己說“不”,因為“不”也許導致你決心的動搖,放棄你的目標,從而前功盡棄。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話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壓力,讓壓力在你面前屈服。 3、 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 一種抵觸情緒的產生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它對人一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從諸多小事上體現出來。我們應盡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它不僅會給我們造成身心上的傷害,而且在我們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緒有時會成為絆腳石。 為了你的成功,你必須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你必須去適應別人,適應形勢,不然的話,你註定成不了大事,註定會被淘汰。 4、 獨處可以激發思考的力量 如果你知道怎麼獨處的話,成大事者都是善於獨處的人--在獨處的過程中激發思考的力量。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壓倒並讓你永遠沈默,也可以像推進器產生強大的動力。 比別人先走一步,能創造一種成功的心境。 在獨處時,你應當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