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人際關係之切心

樹葉,不是一天黃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 一直對你好的,你總是視而不見。 時常和你聊的,你總做充耳不聞。 誰都不傻,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 誰也不笨,沒被看重,都要越來越淡。 傷什麼,也不能傷人心;玩什麼,也不能玩感情。 衣服破了,可以縫;人心碎了,只有疼。 一個人的冷漠,終會讓另一個人沉默。 總是自言自語的太多,卻等不到一句真心的問候。 總是翹首以待的太久,卻看不見一個身影的輪廓。 再火熱的心,也會漸漸冷卻;再執著的人,也要慢慢退縮。 別拿感情不當感情,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什麼叫絕情。 人心都是相對的,別把在乎、不在乎,終歸你會明白什麼是冷酷。 人心都是相對的,以真換真;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 好緣分,就是不分離;真感情,就是在一起。 有多少人半路就離去,有多少人中途就轉移。 有幾顆心能 真心真意,有幾份情會 不離不棄。 歷經風雨,才能看透人心真假。患難與共,才領悟感情冷暖。 陪你最久的,才是愛你的人。伴你最長的,才是最深的情! 時光,留不住昨天;緣分,停不在初見。 當一些名字,只是痕跡,是否忘了珍惜。 當一些感情,只是曾經,是否只剩惋惜。 別讓等待的心,等到無望;別讓想念的人,想到不想。 人生能相遇,已是不易;心靈若相知,更要珍惜。 感情,有時是一種自傷。 和不關心你的人說你的痛,說了也是無動於衷。 和不想你的人說你在等,等了也是浪費感情。 別拿尊嚴,去追求一個不愛你的人。 別拿時間,去苦等一份不屬於你的情。 別再拿別人的忙與累,做自欺欺人的安慰。 別再把別人的無所謂,讓自己執著的那麼累。 愛,要愛的值得;放,要放的灑脫! 走錯了路,要記得回頭;愛錯了人,要懂得放手! 別讓心,涼了…,記得隨時關懷給你周遭人吧。

如何拓展自己人際關係

溝通的事,因為人與人間交流,不論是親人或者客戶陌生人,都要靠溝通。但 溝通 只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個重點。     由於人與人間的關係有多元,因此對客戶溝通的方式,不代表可以適用於對家人溝通的方式。和同事溝通的方法,也絕對跟和長輩溝通的方式不同。人際關係是一種資源,但不是「利用」。我們可以說朋友是一種資源,但交朋友不應該懷有特別「目的」,不是因為我知道某人有錢或某人是專家我才刻意去認識他。 可是話說回來,人與人間的關係,卻又和「運用」有密切相關,畢竟,我們認識很多人,但也可能有不是那麼熟悉的朋友。一個典型的例子,民意代表,需要很多人脈,他可能哪天與你握手,但其實他轉身就忘記你了,但這無可厚非,因為在這樣的交流中,你代表的是選民中的一位,他不是和你「這個人」握手,而是和你這個「族群」握手。 所以人與人間的關係,充滿學問,無論如何,人與人溝通最基本要達到的三個目的一定要達到:     1) 展現你這個人,讓對方認識你,知道你的想法     2) 建立你與對方的善意,除非你原本溝通的主題就是興師問罪,否則一般人與人交流,都希望締結善意。     3) 完成一件事情。許多時候,人與人交流都是要完成某件事情,例如去商場買東西,或者業務員賣東西,或者導遊做解說等等。就算只是和自己家人講話,也是要完成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就是表達對家人的愛。         在人與人間交流,除了言語溝通外,還可以透過非語言溝通,那就是善用身體語言: 所謂身體語言是指身體的動作或表情等等,我們可以用身體語言來代替口語化的表達。不是有句話說:「無聲勝有聲」嗎 ? 當那個時候,是甚麼因素讓你不開口卻能傳達比開口更好的效果呢 ? 絕對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邊就可以,一定還需透過眼神,透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好比說,你送一朵花給一個女孩,那女孩沒有開口說好或不好,只是兩眼流淚用感激的表情看著你,那這代表甚麼意思,還需開口說嗎 ? 身體語言要注意的事項: 1. 談話時,身體面向對方,彼此保持適當距離。 2. 眼神應凝視對方的眼睛,表情專注而不嚴肅。 3. 雙手自然放好,不可交叉在胸前。 4. 雙腳自然擺好,不可翹起二郎腿。 5. 以點頭、眼神或表情等,來表示接受到訊息或瞭解對方的意思。 6. 保持「神情自若」的原則,但有時也可配合溝通內容採取最適當的

人與人間如何正確溝通

我們都需要 依賴 另有一個人才能行使團體生活,我們要依賴不斷的溝通,才能讓自己生活更好。     為此,我們每個人要先靜下來,認清兩件事:     第一, 不要 以為自己總是對的。所謂對與錯,往往不那麼 絕對 。     第二,溝通要 視 「對方」而定,不同的對象,代表不同的背景,你就必須調整不同的溝通模式。     注意,人們是活生生的個體,不是機器。     機器還比較遵守邏輯,但是人啊!往往不合邏輯。     「可能你說得 有道理,但我還是討厭你,因為我就是看你不順眼」。     對某人有道理,但對他沒道理,因為他的成長背景對這件事的看法和你截然不同。     如果人人都有不同背景狀況,那如何溝通 ? 根本就是天天會遇到死胡同。當然,也沒那麼絕對,畢竟,還是有 共通 的原則。     首先,比較日常交流的事,當然不需要大費周章,若每件事都要顧慮來、顧慮去,活著也太累了。     所謂 溝通 ,在此主要是需要「影響對方」、需要「透過傳達讓一件事情進行」,或需要「透過溝通改變現狀」。     以此來說,向朋友說聲:早安,或跟他說:昨天去看一部電影很不錯,這是聊天。但老闆交代員工去辦事情,媽媽教導孩子要做正確行為,或者太太和先生抱怨他都不陪她,這些都是溝通,也就是說,若溝通有了誤解,那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     基本上,不論對方的背景如何,當溝通的內容比較複雜,有可能誤解時,就需要特別留意。溝通有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 提問     特別是在兩人對一件事可能認知有誤的情況下,提問一定是必要的。提問有兩層意義,第一層,透過提問,例如「對於這機器的用法,你還有甚麼不了解的嗎 ? 」,可以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看法。第二    層,透過提問,經常會發現誤解的所在,「你知道我的本意是為你好吧 ? 」看到對方納悶的眼神,你才知道,原來對方還是不明白。於是你就再說明一次。 2. 傾聽     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個人唱獨角戲。如果在學校,老師傳授學生,那是單方面授課。但在社會上,人與人間溝通必須要有互動,所以我們不只要懂得講,更要懂得聽,這一方面可以讓溝通更清楚,更重要的事讓對方覺得你尊重他。事實上,很多時候,溝通已經不是在「講理」,而是在「講情」。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你若讓對方「奇模子」不好,那溝通再多

承諾

 “承”在漢語中是會意字。在甲骨文字形中,“承”的上部像跪者一個人,下面像兩隻手,合起來看像是人被雙手捧著或接住。 《說文解字》解釋為:“奉也,受也”,本義是“捧著”,後來演變為“承擔”的意思。“諾”是形聲字,《說文》解釋:“諾,應也”,“緩應曰諾.” 《說文解字》記載:“從言若聲”,本義為“表示”,指答應的方式——緩應、聲音。 如此一分析, 承諾 所包含的意思很清楚: 用行動兌現自己所說的 ,其中既有行動承擔,又有語言應諾,只有“諾”而沒有“承”,或根本不準備“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承諾。所以,承諾不只是口頭答應,說說而已,而是需要用行動跟進,“用行動說話的”。 這樣看來,重承諾,堅守承諾,說通俗一點,就是 說到做到 ,是一個人良好品格的重要體現。 尊重承諾等於建立了你這個人的 個人信譽 ,這是一個人的品牌效應。如果周圍的人都認為你是一個對信守承諾的人,你做事的“交易成本”就會大大減少,你 人際溝通 的效率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