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上的安全和隱私

臉書上罵老闆,判公然侮辱罪!離婚官司從臉書蒐證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有人PO文侮辱店長像中國來的大嬸,因而被提告。法國一名電話客服男子在臉書上罵「爛老闆」,法國男遭判公然侮辱罪,雖然男子強調是因為前一天有同事自殺,才會做出這種貼文。不過,法院仍指出「該言論超出合理批評範圍」,判定他觸犯「公然侮辱罪」。該男子被判罰款500歐元(約1萬9千元台幣)。

越來越多人會在網路上處理各種個人事務(像是網路購物和使用網路銀行)。你一定會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你的資訊可以在網路上被看到 ( 包含你現在或未來的老闆 ; 包含你打官司時對方的律師 ) 。網際網路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結合的如此緊密,網路犯罪份子也會用更新、更有創意的方式來打破我們在網路上的隱私。

一切都跟廣告有關

因為網際網路用途的大量增加,也讓網路公司很有興趣去追蹤大家都在網路上做些什麼。好讓這些公司可以據此來行銷產品和服務,多數人也都可以在社群網站、新聞部落格、線上娛樂頻道看到。事實上,網路廣告已經是大多數網站的金錢來源。

在2010年,Google披露了他們96%的收入來自廣告(放在自身網站或使用其廣告業務的網站上)。而社群網路巨頭 Facebook 的全球廣告收入也預估會在2011年上升104%,來到38億美元。

因為一些廣告服務供應商,像是Google、AdSense 和Yahoo! Advertising Solutions,都提供客製化廣告的服務,你應該會發現服務供應商和廣告商是可以追踪你的線上活動的。廣告商會想辦法去收集資訊,比方說從你去過的網站和你填寫的線上個人資料中得知。

客製化廣告:仙丹還是毒藥?

大部分網站的廣告需求都是經由第三方廣告網路來管理。線上廣告或是廣告網路是中介廣告商和希望提供廣告的網站所有者間的橋樑,廣告網路使用集中伺服器去提供對的廣告給對的網站訪客,也會在網路上監看著使用者的活動

廣告網路還可以讓第三方公司透過使用者的網頁瀏覽記錄來觀察他們的線上活動,進而了解他們的喜好。雖然對某些人來說,將使用者與可能引起他們興趣的網路廣告做配對不是什麼問題,但也有些人覺得這是種對隱私的侵犯。對多數賣家來說是很方便跟有用,但對於他們所監看的人來說卻是在侵犯隱私。

要在瀏覽網頁時保護個人隱私,牢記下面的秘訣:

定期刪除 Cookie : Cookies 存放了網站相關資訊,所以有可能被網路犯罪分子所竊取利用。刪除 Cookie 有一個缺點,就是每當你再次訪問網站時,都會要求你重新輸入帳號名稱和密碼。

使用隱私瀏覽: 瀏覽器提供這種特殊模式好讓你的網路活動得以保密,不被窺探。選擇隱私瀏覽會使用新的瀏覽器視窗,並且會在你關閉視窗時刪除所有的歷史記錄和 cookie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視窗還是開著,並不保證可以保持匿名,會讓廣告商仍然可以追踪到你。

使用網路廣告促進會(NAI)的選擇退出(Opt-out)工具。 這個工具讓你可以選擇退出客製化廣告的目標。身為促進網路廣告自我節制的組織,網路廣告促進會(Network Advertising Initiative,NAI)讓你可以選擇不接受其成員公司的廣告行銷。因此,你可以不再被這些會量身打造廣告,但被你所封鎖的廣告公司所打擾。

社群網站 過分分享症候群

當廣告網路需要根據你的網站偏好和使用模式來猜測你會感興趣的內容時,社群媒體已經擁有了所有的資訊,他們只需要你自己不停的提供給他們。感謝社群媒體整合了多個網站,社群網站可以很簡單的找到你的好惡。

也因此,社群媒體「採礦」快速地成為業界的標準做法,尤其是對那些保險和人力資源(HR)公司來說。比方說,他們會監看社群媒體好找到可能的詐騙案子,特別是根據報導,這些詐騙案每年會讓保險業損失大約三千萬美元。

小心你在網路上分享的事情(包含臉書打卡)。你不會知道有誰在覬覦著你的隱私,想要竊取你的資料、金錢,甚至你的身分。如果你不小心謹慎,那你在網路所說或做的事情有可能被用來對付你。舉例來說,像是告訴別人你一個人在家,特別是當你還未成年,這就有可能會吸引小偷、強盜或其他討厭的人上門。此外,在網路上分享個人事情的時候要始終保持清醒。使用者要時時問自己,這些分享的內容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聲譽,甚至對自身安全或周圍的人構成威脅。根據調查顯示:15%的美國人會在社群平台上說他們離開了家裡,35%會打卡公開顯示他們目前的所在位置。在Fb上告訴大家你的每一個行蹤,是一項危險動作。

被貼到社群網站的內容,現在也會被拿來在法庭聽證會上作為證據。像是在離婚過程中,會利用上傳到Facebook的照片來證明丈夫的不忠。

有個案例:美國法官命令一對離婚夫妻互換Facebook密碼。法院下令,申請離婚的夫婦必須向對方提供所有社交網站的密碼,以便於雙方律師能夠登錄尋找指控證據。根據法庭的命令,夫婦雙方都被禁止修改社交網站密碼,也不能刪除任何資訊。另外,他們也被禁止用對方的帳號發佈消息,弄虛作假或抹黑對方。

另一個案例:法國一名電話客服男子在臉書上罵「爛老闆」法國男遭判公然侮辱罪,法院裁定他的公然侮辱罪成立。(台灣有這個 PO文辱店長,像「中國來的大嬸」挨告)

就職於法國西北部康城Webhelp電話客服中心的職員艾瑞克(Eric Blanchemain),2010年11月在公司工會的臉書上寫著 "Shitty day, shitty job, shitty company, shitty bosses" (很爛的一天、爛天氣、爛工作、爛辦公室、爛老闆)。發文後,他隨即遭到公司停職5天。雖然男子強調是因為前一天有同事自殺,他才會做出這種貼文。不過,法院仍指出「該言論超出合理批評範圍」,判定他觸犯「公然侮辱罪」。該男子被判罰款500歐元(約1萬9千元台幣)。

一個真的不該給真實資料的,是現在許多網站都會有的密碼回覆問題。有些網站要求你從預設的問題中選一個,例如:寵物的名字是什麼?不幸的是,這樣的資訊很可能會在社群網站如 facebook上找到。這則新聞:美駭客利用Facebook竊取郵件帳號被判刑6年。新聞指出歹徒鎖定在Facebook上公開郵件位址的女性,然後從這些女性張貼的訊息了解郵件帳號的安全問題與答案,再偽裝成當事人向郵件供應商取得新密碼,並進一步偷取到女性的裸照。 難怪有人懷疑…你應該開始在網路上說謊嗎?

一個應用程式值得冒險嗎?

當越來越多使用者下載應用程式到他們的行動設備上時,安全和隱私也變成了更為嚴重的問題。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駭客愛好的惡意軟體平台。

我們已經看到有應用程式用遊戲來當幌子,來監視使用者。也因此你要養成習慣,在安裝應用程式前先檢查它所要求的權限。許多應用程式都是透過廣告獲利,這代表著它們有著一樣的廣告網路隱私問題。

當透過自己的電腦瀏覽網站時,犯罪分子也可以透過行動應用程式、遊戲和其他軟體來追蹤你。有些應用程式在安裝時會要求些資訊,像是你的位置和個人詳細資料(如年齡、性別)。然後將這些資料送給他們的開發人員和第三方公司(像是廣告網路和行銷業者)。

看看iOS 和 Android 應用程式收集的個人資料數量。你一定要先衡量一下,下載一個應用程式是否值得危及你的隱私。

你的資料很寶貴!

我們希望這份電子指南可以讓你了解到你的線上資料有多麼寶貴,它們在犯罪分子的眼中是如何的閃閃發亮。下載一個應用程式或是訂閱網路雜誌/電子報的背後並不如你想像中那麼簡單。你或許還沒意識到,但是你的個人資料可以被用在許多惡意用途上。

無論是在家、在工作或是在旅途中,任何人都不應該將個人的大小事情都張貼到網路上給全世界看。時刻提防網路詐騙,不僅僅該保護你的電腦或是各種設備,更重要的是…你的個人資料。


備註:資料來源
https://imperia.trendmicro-europe.com/tw/threats/vinfo/weeknews/article/20120302072722.html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成功培養人脈的方法

成功培養人脈的 20 個方法,「貴人」靠自己 創造 ! 在好萊塢, 有句名言是:「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 你認識誰 。 」 而史丹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 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 知識 、87.5% 來自 關係 。 人脈,也就是你創造富貴的「金脈」 成功的道路上, 人脈 比 知識 更重要。 發展人際關係 ,應當是我們 優先順序 最高的事... 用以下這20種方法,就可以培養你的人脈... 1 、幫助他人成功 社交的本質就是不斷用各種形式幫助其它人成功。 共用出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朋友與關係、同情與關愛, 從而持續的為他人提供價值,同時提高自己的價值。 2、努力讓自己的 付出多於回報 因為你會為別人提供價值,別人才會聯繫你。 所以多考慮別人而不是自己。 3、不要保留 不要以為友誼是有限的。 這是投資,會 越滾越多 。 4、成功的關鍵是慷慨大方 在社交中通行的不是貪圖便利,而是慷慨大方。 5、明確你的人生目標 你 才能 與 渴望 的交集就是你內心的激情。 什麼是你最興奮的事? 你做什麼事時會覺得時間過的飛快? 6、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越清楚你要什麼,你就越能找到實現的方法。 7、習慣於為自己設立目標 讓你與眾不同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設立目標。 把夢想變為人生目標,再分解為小目標。 8、為發展人際關係設定計劃 打造交際網路是有過程的,你的計畫應當包括以下三分: ①你3年的目標,及每3個月的進度。 ②列出可以幫你實現每個目標的人。 ③如何與第2點中列出的人聯繫。 一旦你設立了目標,就貼在你經常看的到的地方。 9、打造出你個人的“智囊團” 找到願意盡責幫助你的有識之士。 他們就是你的“智囊團”。 10、在你需要前,打造好人際網路 要你發現要用到別人之前,就儘早的保持聯繫。 重要的是把這些人當做是朋友,而不是潛在的客戶。 11、與你認識的人保持好聯繫 剛開始時,要關注於你當前人際網路中的人。 12、大膽 勇氣非常神奇。 能相似的兩個人發展不同,可能僅僅因為臉皮的厚薄不同。 13、樂於求助於別人 樂於索取可以創造出機遇。 你應當像樂於幫助別人一樣,樂於向他人索取。 記住,要做好別人說“不”的最壞打算。 14、...

翻轉教育

「 education 」,是從拉丁文「 educo 」轉變而來, ­ 指「引導成人」的意思,因此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 ­ 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翻轉教育重回教育的本質,給學生成功的機會。 This talk was given at a local TEDx event, produced independently of the TED Conferences. 南投爽文國中---王政忠 老師精闢的演講  「 翻轉 的意義,其實就是嘗試回到事物本身應該有的樣子。」受教育一開始是為了自己 , 雖說 成就自己 是件快樂的事情 , 成就別人 卻可為自己帶來百倍的快樂 ! 教育 是翻轉未來的力量 ! 改變 舊有思維 , 以 Mind mapping ( 心智 繪 圖 )  Asking (深度 提問 )  Scaffolding ( 同儕 鷹架 )  Presentation ( 報告 、發表 、 口說表達 ) 引導 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 求知的熱情 , 翻轉學生的未來 ...,                                   MAPS教學法  50分鐘版 憑藉 的是    Persistence  堅持    Originality  獨創    Worth  價值    Enthusiasm  熱情   Responsibility  責任。 思考投入教育的 初衷 , 啟動希望工程 , 帶動教育的轉化 , 讓人們看到教育的 核心價值 !

源鮮智慧農場參訪心得

  撰寫人: 丁志文  / 企業 培訓講師| 數位 行銷顧問 源鮮智慧農場(YesHealth iFarm)是由源鮮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位於桃園市蘆竹區中正北路1658號。 該農場結合高科技農業、觀光休閒與健康飲食,致力於推廣無毒、可追溯的水耕蔬菜,並提供多元的體驗活動與產品服務。     源鮮智慧農場不僅是一座農場,更是一所實踐永續、數位與健康的活教材。作為 企業顧問 與 培訓講師 ,志文深感這是一個能夠啟發企業 ESG 培訓與行銷轉型的絕佳案例,值得更多業界與學界深入研究與借鏡。 一、 環境(Environmental) 永續觀察 高科技垂直農業,落實低碳與節能 農場以14層垂直水耕技術,節省土地資源,並有效降低碳足跡。 使用LED燈與自動控溫系統,有效減少能源浪費,達成綠色製程目標。 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水耕系統 採封閉循環,回收再利用,幾乎不產生廢水,有效降低用水成本。 可作為ESG教育訓練中「企業環境指標管理」的典型案例。 無毒栽培與食品安全 不使用農藥,符合ISO 22000與HACCP標準,建立食品安全與溯源機制,為消費者健康把關。     二、 社會(Social) 責任實踐 教育導覽與親子互動體驗 提供專業導覽,設計寓教於樂的互動式參觀流程,強化公眾對健康農業的認知。 設有親子遊戲區、藥食同源講堂等,非常適合學校參訪與ESG教育推廣活動。 在地就業與社區共融 農場聘用當地員工,促進地方就業與產業鏈共生,展現社會責任的在地實踐。 農場周邊結合小農合作模式,有助於建立社會共榮經濟體系。 健康飲食推廣與飲食轉型 農場餐廳「iPaleo」提供以自家蔬菜為主的 健康蔬食 ,倡導減碳飲食觀念。 搭配實體菜販與線上商城的雙軌通路,有效推廣蔬食生活理念。     三、 公司治理(Governance) 透明與創新 智慧農法導入,創造農業新治理模式 整合AI物聯網、雲端系統監控與數據分析,建立智慧決策農業模式。 即時掌控環境數據與作物生長歷程,提升農場營運效率與決策透明度。 ESG 導向治理思維 從創辦人理念「從健康開始」到企業願景,均體現企業以人為本、永續導向治理。 公司願景與KPI設計對齊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展現國際化思維。 國際化佈局與永續擴張 成功將智慧農...

雲端女友

      「 雲端女友 」靠兩截小腿、高根鞋、和一個E-mail框爆紅,透露了Facebook還未開放的「 面子商機 」。        這是來自「Facebook個人檔案」,從前,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Facebook的設計是,個人檔案完全無法客製化,每個人除了選不一樣的照片,無法改「皮」。但現在,個人檔案上方出現了幾張圖片,可以自己設標籤設計,這部份,搭配個人檔案照片,再搭配 個人動態 第一張照片,可以生出一些有趣的創意! 到底「皮」有何魅力?        個人檔案,上面加客製化的「皮」,這種「皮」顯然是人人都有需求,而且愈重度使用,需求就愈大。不過,在「皮」的機會,Facebook還沒開放,也就是因為還沒開放,所以,它更產生了奇怪的新機會...        原來,每個人都要「 面子 」,美國一則研究顯示,有六、七成以上的「 打卡 」不是真的,起因是青少年為了證明自己很酷、晚上常跑某家夜店,於是總是在晚上十二點,明明在自家中,卻故意假裝在夜店打卡,讓朋友覺得他很酷!你說,有誰這麼無聊?但一般人,也不會隨時有什麼照片都上傳,當你在上傳照片的時候,心裡想的已經不是「 分享 」,一定是這張照片有什麼 宣示 、 美化 的 意味 ,因為畢竟Facebook不是讓你上傳所有相片,而Facebook裡面的朋友有親有疏、親疏不分,通通看到照片,所以那感覺已經不是「分享」,有時候是「 面子問題 」。 面子商機 ,這星期有一個有趣的服務出現了,叫做「 雲端女友 」(Cloud Girlfriend)        這可能是看過最扯的網路 爆紅 的新服務了!它根本還沒開站,只在它的首頁放了一張照片,上面兩截小腿、高根鞋,然後一個「請給我們你的E-mail地址」的詢問框,甚至連這個框,都是使用「LaunchRock」的服務做的,就這樣,就收集了一大堆好奇的e-mail地址,也不知道這個服務是真的、假的、做到何程度? 什麼 叫 「 雲端女友 」? ...

團隊動能:雁行理論

激勵影片: 雁行理論    團隊動能 : 培力、創新、發展 雁行理論 的內涵    Robert ( 1972 )首先提出「 雁行理論 」( the flying-geese model ):當雁鳥以 V 字隊形飛行時,比每隻雁鳥單飛時更省力。當一隻雁鳥脫隊時,他會感覺到吃力。所以,他 ­ 會回到隊裡,繼續利用團隊的力量飛行。當領隊的雁疲倦了,他會退回隊裡,另一隻雁會出來領隊。後面的雁會用叫聲來激勵前面的 ­ 雁保持速度。若有雁鳥生病脫隊時,會有二隻雁留下來陪他,直到他痊癒或死亡。然後,他 ­ 們組隊飛行,以趕上原來的隊伍。      因此,「 雁行理論 」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等四項內涵。所謂「 團隊合作 」,是指組織中的成員若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會比個別努力更快到達目的 ­ 地;「 輪流領導 」,是指輪流擔任領導的任務;「 激勵同伴 」,則是指同事之間的互相鼓勵 ­ ,以提升組織的效能;而「 互相扶持 」,是指同事間互相協助,以共度難關。 據飛利浦( 2002 年)「從雁行理論看 Cell Operation 」所列五項內涵如下: 1 、當每一隻雁鳥展翅拍打時,造成其他的雁鳥立刻跟進。藉著 V 字隊形,整個雁群比每隻雁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七十一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 啟示 :在組織中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的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 ­ 間能互相推動。     2 、當一隻野雁脫隊時,他立刻感到獨自飛行時遲緩、拖拉與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隊形中 ­ ,繼續利用前一隻鳥所造成的浮力。 啟示 :如果我們擁有像野雁一樣的感覺,我們會留在隊裏,跟那些與我們走同一條路,同 ­ 時又在前面領路的人在一起。      3 、當領隊的野雁疲倦了,他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隻野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 啟示 :在組織中輪流從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必要及明智的, ­ 對人或對南飛的野雁都一樣。     4 、飛行在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 --- 。 啟示 :在組織中,如果成員擁有野雁的感覺,就能像野雁般的相互激勵。       5 、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