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功培養人脈的方法

成功培養人脈的 20 個方法,「貴人」靠自己創造

在好萊塢,有句名言是:「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 」

而史丹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 來自關係

人脈,也就是你創造富貴的「金脈」
成功的道路上,人脈知識更重要。發展人際關係,應當是我們優先順序最高的事...

用以下這20種方法,就可以培養你的人脈...
1、幫助他人成功
社交的本質就是不斷用各種形式幫助其它人成功。
共用出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朋友與關係、同情與關愛,從而持續的為他人提供價值,同時提高自己的價值。

2、努力讓自己的付出多於回報
因為你會為別人提供價值,別人才會聯繫你。所以多考慮別人而不是自己。

3、不要保留
不要以為友誼是有限的。這是投資,會越滾越多

4、成功的關鍵是慷慨大方
在社交中通行的不是貪圖便利,而是慷慨大方。

5、明確你的人生目標
才能渴望的交集就是你內心的激情。
什麼是你最興奮的事?
你做什麼事時會覺得時間過的飛快?

6、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越清楚你要什麼,你就越能找到實現的方法。

7、習慣於為自己設立目標
讓你與眾不同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設立目標。
把夢想變為人生目標,再分解為小目標。

8、為發展人際關係設定計劃
打造交際網路是有過程的,你的計畫應當包括以下三分:
①你3年的目標,及每3個月的進度。
②列出可以幫你實現每個目標的人。
③如何與第2點中列出的人聯繫。
一旦你設立了目標,就貼在你經常看的到的地方。

9、打造出你個人的“智囊團”
找到願意盡責幫助你的有識之士。
他們就是你的“智囊團”。

10、在你需要前,打造好人際網路
要你發現要用到別人之前,就儘早的保持聯繫。
重要的是把這些人當做是朋友,而不是潛在的客戶。

11、與你認識的人保持好聯繫
剛開始時,要關注於你當前人際網路中的人。

12、大膽
勇氣非常神奇。
能相似的兩個人發展不同,可能僅僅因為臉皮的厚薄不同。


13、樂於求助於別人
樂於索取可以創造出機遇。
你應當像樂於幫助別人一樣,樂於向他人索取。
記住,要做好別人說“不”的最壞打算。

14、在畏懼面前,考慮到收穫
厚著臉皮和不認識的人說話,自然會害怕你可以失敗的窘境。
這是件有風險的事,要有收穫、有成就,就必須冒風險。
而什麼也不做就只有平庸。

15、尊重別人
尊重每個人,不分高低貴賤。

16、透明
敞開心懷是一種有益並極受歡迎的態度。

17、結交朋友
擅於交際的人,不是在“打造網路”,而是在“結交朋友”。
廣泛收穫是自然的結果,而不精心設計的目標。

18、做好準備工作
你要見誰?如何見?
見你之後他對你是什麼意見?這些都不容忽視。

19、瞭解與你交往的人
如何你有足夠瞭解你交往的人,可以深入他的領域,專業的與之對話。
你就能很容易得到讚賞。
找到一個豐富而有深度的共同點,之後你們就能容易交往並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0、瞭解其他人的興趣
愛屋及烏,你很快就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經營人脈就像 種樹的過程,採收果實之前,必先揮汗。
真正的人脈,重點不在「量」,而在於「質」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職場中的表象與本質

在職場裡,我們每天都在看人、被看。 有人靠「面相」贏得信任,有人靠「真相」贏得尊重。 但更多時候,我們在表象與本質之間迷失。 我們太容易被「面相」影響 幾年前我在一間公司帶團隊時,有位新進主管小陳,外表乾淨俐落、口條流暢,一開口就讓人覺得專業滿分。 他報告時用滿滿的PPT動畫、數據整齊排列,主管都頻頻點頭,私下還有人說:「這個人將來一定當經理!」 但三個月後,事情卻完全變了調。 他開始推卸責任,團隊狀況頻出;會議上說一套,私下又改口;同事漸漸發現,他擅長的不是管理,而是「演給別人看」。 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面相」也許能幫你打開門,但「真相」才決定你能不能留下。 一位默默耕耘的工程師 同時期,團隊裡有個工程師小劉。 他不太會說話,穿著總是樸素、笑容靦腆。 有次專案延期,大家都焦頭爛額,小劉卻默默留下加班,沒有抱怨。 他不是最亮眼的那個人,但他是最可靠的那一個。 後來,我發現每次遇到技術難題,小劉總能冷靜地找到解法。 他從不搶功,但結果卻最穩定。 有次我問他:「你怎麼都不爭功?」 他笑笑說:「我覺得,事情做好就是最好的證明。」 幾年後,小陳離職了,小劉卻成了主管。 沒人記得當初那場華麗的簡報,大家記得的,是那個默默把事做對的人。 為什麼我們愛看「面相」 人腦有一個快速判斷機制,在見面後的前7秒鐘,就會對一個人產生印象。 這是心理學裡的「 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一個人若外表整潔、語氣自信、笑容自然,我們就傾向認為他也「能力強、可信任」。 但真相往往要經過時間驗證。 在職場上,有些人花大量心力維護形象,卻忽略了內在 專業與價值 的深耕。 最後他們可能變得「會演不會做」,像是包裝華麗但內容空洞的商品。 「面相」與「真相」一致嗎? 有時候,我們不是被別人誤導,而是自己活成了「面相主導」的人。 我曾帶過一位講師,他的簡報一流、開場熱場功力驚人,但課後問卷分數卻不高。 原因很簡單:學生覺得「內容太表面」。 後來他開始練習用真實案例、親身經驗來說故事,少一點表演,多一點誠懇。 結果反而讓人印象更深,也更願意信任他。 那次我深刻地體會: 面相可以吸睛,但真相才能入心 。 讓「面相」與「真相」並行不悖 1.建立一致的形象   外在形象不是不重要,而是要「真實延伸」。   穿著整潔、表達清楚,這是基本禮貌;  ...

那些還沒乾的心

最近台北一直下雨。 不是那種一下就停的雨, 是那種 從早到晚,靜靜落著、落進房間、落進衣服、也落進心裡的雨。 衣服晾了兩天仍然潮,地面踩起來微微涼, 空氣裡好像藏著一種「喘不太開」的感覺。 而家的除濕機,這幾天可以說是 拼了命地工作。 在角落嗡嗡作響,像一位不善言語、卻很努力的人。 可是 ~  ,它還是不太給力。 房間依然濕,心情也跟著濕。 那種濕,不只是空氣。 有時候我會停下來想: 是不是我們也像這台除濕機一樣? 明明努力了, 明明沒有停下來, 明明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但    心裡的那份濕意, 還是沒辦法一下就散去。 有些事,不是「想通」了就能放下。 有些感受,不是「時間久了」就能解決。 有些壓力,不是「深呼吸」就真的會變輕。 心裡的濕氣,一直都在。 靜靜地,不吵, 卻讓人覺得沉、覺得悶、覺得累。 就像停不下來的雨。 那是不是我不夠堅強? 不是。 真的不是。 天會下雨,不是誰的錯。 心會潮濕,也不是。 你不是不努力, 你不是不夠好, 你不是撐不住, 你只是 累了。 就像那台除濕機, 從來沒有放棄過, 卻也有跟不上的時候。 你也是。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讓心慢慢變乾? 不是逼自己「快點好起來」。 不是要求自己「打起精神」。 不是假裝沒事。 問題解決: 1. 先承認 :我現在有點濕。 承認不是妥協,是一種照顧。 2.留一點位置給自己 喘一下 。 坐下來,不做事也可以。 喝口溫熱的東西也可以。 什麼都不解決也可以。 3. 慢慢來 ,真的可以。 心不是衣服,不會吹一下就乾。 它需要被陪伴,而不是被催促。 願你今天,替自己開一扇小小的窗。 不用大,也不用一下子很亮。 只要一點點風,就夠了。 心就會開始慢慢變得輕一些。 想把這句話留給你: 真正讓人難受的,不是濕氣,而是還沒有被好好照顧的自己 。 如果你最近也覺得心有些黏、身體有些重、情緒有些慢~ 你不是一個人。 我陪你一起等雨停, 不急,我們慢慢來。 ~志文 老師~

Windows 8 來了

微軟作業系統即將(2012/10/26)問世,啟動3年一度的電腦作業系統大改版,不僅讓電腦走入觸控的新時代,同時微軟將藉此切入平板電腦作業系統。 全球電腦年產量約3億台,其中九成都採用微軟作業系統,蘋果麥金塔作業系統約占不到一成,微軟將從Win7走入Win8,也意味著未來消費者購買新電腦時,必須使用Win8版本,由於Win8大量採用觸控的圖形概念,預期會帶動一波換機潮。 同時微軟也將藉由Win8切入平板電腦作業系統,目前平板電腦的兩大陣營分別是蘋果的iOS與Google的Android,在此領域微軟是新兵,希望能藉此分食市場。 Windows 8 微軟從1992年推出視窗Windows 3.1作業系統,20年來,微軟的視窗(Windows)作業系統幾乎變成個人電腦(PC)的代名詞。根據歷史經驗,微軟因應電腦產業的快速變化,平均大約每3至4年會推出新的視窗版本。 繼2009年的Windows 7後,微軟此次即將推出的Windows 8(簡稱Win 8),被稱為繼Windows 3.1來,最大幅度一次改款,將從傳統文字指令的導向,轉變為圖形化的介面,同時適用在桌上型電腦、筆電與平板電腦三種產品上。 Windows 8大翻新,微軟將原本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的「動態磚」的方塊功能鍵全面導入電腦桌面,有助觸控操作更加友善。

職場的交通號誌

要能 覺悟 ,  前進 號誌, 才能在 職場上 活下來 且可 前進 。 更正:資遣=>資淺。

多媒體教學的製作與運用

           101年4月7日, 志文 應邀至 新北市多元學習發展協會 所主辦的 101優質講師魅力培訓營 中,演講授課(主題式)。事前創會會長通知時,設定的題目為「多媒體教學的製作與運用」,時間兩小時。  丁志文 老師 看板旁留念     玉蘭主持人介紹授課講師: 丁志文 丁志文 老師上課中  丁志文 老師 開講中 丁志文 老師 與學員合照 協會 招生DM  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