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斷捨離的數位生活

 斷捨離」是一種源自日本的生活哲學與整理思維,由山下英子(やましたひでこ)提出。它不只是「整理物品」的方法,更是一種幫助人們重整生活與心靈狀態的思考方式。

詞語的意涵

「斷捨離」三個字分別代表不同層面的行動與心態:

  1.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學會「不買」不需要的物品,切斷不必要的來源。
    例如:看到打折商品時不再衝動購買。

  2. 捨(捨棄多餘的東西)
    將家中或生活中不再使用、沒有意義的物品放下。
    例如:清出衣櫃裡三年都沒穿過的衣服。

  3. 離(脫離對物的執著)
    從「被物品綁架的生活」中解放,找到內在的自由與清爽。
    例如:不再因為沒有最新款手機而焦慮。


核心理念

斷捨離不只是清理東西,而是一種~「人與物的關係重整」~:

  • 透過整理物品,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

  • 學會只留下「對現在的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 讓空間清爽、心情放鬆、思緒更清晰。


實際應用舉例

生活面向斷捨離做法心理轉變
家居    定期清理雜物、保持空間乾淨    減少焦慮與壓力
人際    遠離耗能關係    增加情緒平靜與自我界限
工作    專注重要任務,捨棄低效工作       提升效率與成就感
數位生活    刪除無用App、退訂垃圾郵件    重獲時間與專注力

練習

  1. 從「三樣東西」開始,每天丟掉三件沒用的物品。

  2. 問自己:「這個東西,現在的我真的需要嗎?」

  3. 建立「一進一出」原則~買新物品前先捨一樣舊的



思考

斷捨離其實是一種心靈減法哲學
透過整理外在的物,我們也在整理內在的「混亂」。
當生活空間乾淨、時間被釋放,我們更能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數位生活

裝置整理篇:手機與電腦

目標:減少雜亂干擾,提升專注力與載入速度。

:停止安裝不再使用的 App

  • 看一看桌面哪些 App 90 天沒打開過 → 全部卸載。

  • 將娛樂類 App(例如短影音、遊戲)集中一夾中,不放主畫面。

:刪除暫存與重複檔案

  • 用「Files by Google」清理暫存與重複照片。

  • 清空下載資料夾與桌面,只保留工作常用檔。

:建立乾淨的數位桌面習慣

  • 桌面只放三個資料夾:「進行中」「待整理」「完成」。

  • 每週固定清一次桌面,結束工作前 10 分鐘整理。




社群媒體篇:內容與人際

目標:讓社群變成滋養而非消耗的地方。

:關閉不必要的通知

  • IG、FB、LINE 群組訊息 → 只保留工作與重要提醒。

  • 不追蹤讓你焦慮或比較的帳號。

:清理關注與好友清單

  • 定期檢查追蹤名單:沒互動、價值感低的帳號 → 取消追蹤。

  • LINE 群組中無實際用途者 → 禮貌退出。

:設立社群「使用界線」

  • 每天限定使用時間,例如「早上 30 分鐘、晚上 30 分鐘」。

  • 運用「專注模式」或「Forest」App 幫助自控。



雲端與檔案篇:Google Drive、OneDrive

目標:找得到、放得對、不再浪費時間找資料。

:停止「隨手存、隨手亂丟」

  • 設一個固定主資料夾命名法,如:「01_課程 / 02_顧問 / 03_創作」。

  • 明確區分「臨時檔」與「正式檔」,不混放。

:刪除過期、重複、舊版本

  • 使用雲端搜尋「副本」「copy」快速找出重複文件。

  • 三年內沒打開過的檔案 → 移入「Archive」歸檔區。

:用AI輔助管理(推薦工具)

  • NotebookLM:用AI整理知識資料庫。

  • Gemini:搜尋檔案、摘要重點更快。



Email與通訊篇

目標:讓收件匣歸零,不再被未讀炸彈淹沒。

:退訂行銷郵件

  • 在 Gmail 搜尋「unsubscribe」→ 一次退訂所有不看郵件。

:建立郵件標籤與自動分類

  • 標籤建議:「待處理」「重要」「回覆中」「已完成」。

  • 將工作郵件自動歸入資料夾,保持主收件匣乾淨。

:一天只開信箱兩次

  • 早上 11:30、下午 4:30 處理郵件,其餘時間關閉通知。


斷捨離心法

目標:讓數位工具成為僕人,而非主宰。

三個提醒:

  1. 「少即是多」——工具越多,效率未必越高。

  2. 「暫時離線」——安排每週一天「數位休息日」。

  3. 「有意使用」——在每次打開App前問自己:「我為什麼要打開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那些還沒乾的心

最近台北一直下雨。 不是那種一下就停的雨, 是那種 從早到晚,靜靜落著、落進房間、落進衣服、也落進心裡的雨。 衣服晾了兩天仍然潮,地面踩起來微微涼, 空氣裡好像藏著一種「喘不太開」的感覺。 而家的除濕機,這幾天可以說是 拼了命地工作。 在角落嗡嗡作響,像一位不善言語、卻很努力的人。 可是 ~  ,它還是不太給力。 房間依然濕,心情也跟著濕。 那種濕,不只是空氣。 有時候我會停下來想: 是不是我們也像這台除濕機一樣? 明明努力了, 明明沒有停下來, 明明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但    心裡的那份濕意, 還是沒辦法一下就散去。 有些事,不是「想通」了就能放下。 有些感受,不是「時間久了」就能解決。 有些壓力,不是「深呼吸」就真的會變輕。 心裡的濕氣,一直都在。 靜靜地,不吵, 卻讓人覺得沉、覺得悶、覺得累。 就像停不下來的雨。 那是不是我不夠堅強? 不是。 真的不是。 天會下雨,不是誰的錯。 心會潮濕,也不是。 你不是不努力, 你不是不夠好, 你不是撐不住, 你只是 累了。 就像那台除濕機, 從來沒有放棄過, 卻也有跟不上的時候。 你也是。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讓心慢慢變乾? 不是逼自己「快點好起來」。 不是要求自己「打起精神」。 不是假裝沒事。 問題解決: 1. 先承認 :我現在有點濕。 承認不是妥協,是一種照顧。 2.留一點位置給自己 喘一下 。 坐下來,不做事也可以。 喝口溫熱的東西也可以。 什麼都不解決也可以。 3. 慢慢來 ,真的可以。 心不是衣服,不會吹一下就乾。 它需要被陪伴,而不是被催促。 願你今天,替自己開一扇小小的窗。 不用大,也不用一下子很亮。 只要一點點風,就夠了。 心就會開始慢慢變得輕一些。 想把這句話留給你: 真正讓人難受的,不是濕氣,而是還沒有被好好照顧的自己 。 如果你最近也覺得心有些黏、身體有些重、情緒有些慢~ 你不是一個人。 我陪你一起等雨停, 不急,我們慢慢來。 ~志文 老師~

強者永遠只專注自己

不可複製:別人的人生無法複製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起點與節奏。羨慕別人不如學會欣賞自己。 例子:朋友三十歲創業成功,而你三十五歲才找到方向。不同時間開花,也同樣美麗。 允許不完美:接受不確定性 成長從不是完美的故事,而是錯誤與勇氣交織的旅程。 例子:第一次拍影片卡詞、錄音失誤、燈光不對都沒關係,因為真實比完美更有力量。 專注自己:一種情緒免疫力 把注意力從「別人過得怎樣」轉回「我想成為誰」。 例子:別人一天拍五支短片,而你只拍一支,但那支更真誠,這才是你的價值。 真正自律:守住自己的節奏 自律不是壓力,而是對自己的溫柔承諾。 例子:每天花30分鐘學習新工具,不求快,只求穩。日積月累就是力量。 不再內耗:不要總想兩邊都好 選擇就會有失去,但失去的是「不屬於你的負擔」。 例子:你無法同時兼顧創作與完美社交,專注創作,就會找到真正懂你的人。 心態穩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生活的掌控感來自於內在的清楚,而非外在的肯定。 例子:當你知道這支影片是為了幫助誰,而不是為了點閱率,你的節奏就不再被演算法綁架。 不在迷茫:看別人看得太多 當你太常比較,會忘了自己的獨特方向。 例子:別被那些「成功三步驟」迷惑,找回你的故事,觀眾要的是真實,而不是模板。 集中注意力:最高級的成長 當你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世界就會為你讓路。 例子:關掉手機通知,給自己90分鐘專注創作,這段時間比整天分心更有價值。 明確目標:拒絕無關干擾 清楚「為什麼而做」,比「怎麼做」更重要。 例子:當你明白經營自媒體是為了影響力,而不是追粉絲數,你的內容就會更有方向與靈魂。

職場的交通號誌

要能 覺悟 ,  前進 號誌, 才能在 職場上 活下來 且可 前進 。 更正:資遣=>資淺。

打造自媒體創作者的內容產出

從靈感到變現的實戰應用與產業案例 在這個 AI 工具 以光速演進的時代, 自媒體創作者 不再孤軍奮戰。 從靈感發想到內容製作、從社群佈局到商業變現,每個環節都能借助 AI 力量重新定義效率與創意。 這次,志文想帶你深入走一遍完整流程~五大應用場景 × 十款代表工具 × 實際產業案例,讓你了解如何用 AI 打造一套高效、可複製、能變現的內容生產系統。 一、內容靈感與腳本生成:讓 AI 成為你的創意引擎 代表工具 ChatGPT / Gemini:主題發想、腳本撰寫、標題優化 NotebookLM:資料整理、內容重組、知識轉化 功能亮點 快速生成短影音腳本、直播開場語、結尾 CTA 將舊文章、講稿、課程筆記轉化為新內容 支援多語氣、多平台文案風格 實戰情境 假設你要製作一支《AI 行銷三分鐘短影音》: 用 ChatGPT 生成腳本草稿 用 Gemini 優化語氣與節奏 過去講稿匯入 NotebookLM,自動補案例與數據 產業應用案例 教育產業:講師將教案上傳 NotebookLM,快速生成課程簡報與影片腳本。 旅遊業:部落客用 ChatGPT 撰寫「三天兩夜行程攻略」,搭配 Gemini 轉成 vlog 腳本。 顧問業:將白皮書轉為「三分鐘懶人包影片」,讓內容再利用率翻倍。 二、視覺素材與影片創作:從腳本到畫面,一鍵生成 代表工具 Sora 2:擬真影片生成 Veo:多鏡位腳本導向影片 Gemini Flow / Banana:影片後製自動化 功能亮點 輸入文字即可生成影片,降低拍攝門檻 自動加入鏡頭切換、字幕、LOGO、片尾動畫 可設定品牌風格一致性(色調、字型、LOGO) 實戰情境 輸入:「台北街頭,用 AI 工具講解行銷策略」 Sora 2 生成街景畫面  Veo 加上鏡頭切換與構圖節奏 Flow 自動上字幕與片尾音樂 產業應用案例 房地產業:用 Sora 2 製作樣品屋導覽影片,節省拍攝成本。 電商產業:Veo 生成產品開箱影片,快速上架多品項。 公部門 / NGO:用 Banana 製作政策宣導動畫,提升大眾理解度。 三、語音與即時互動:打造你的 AI 共同主持人 代表工具 Gemini Live:即時語音互動 ChatGPT Voice 模式:語音對談與摘要生成 功能亮點 練習直播口條、模擬 Podcast 對談 即時生成逐字稿與摘要 可作為虛擬共...

成大事必備

哈佛個人管理課: 成大事必備的九種 能力   挑戰生存的能力:善於在現實中尋找答案 1、 擺正心態,敢於面對現實 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生活的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身心,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就叫強者!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一條成大事的經驗: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如果你能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的自下而上須臾離不開現實,隨著現實的變化,我們必須隨之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現實,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2、 讓你擁有過硬的自制能力 自制,就是要克服欲望,不要因為有點壓力就心裏浮躁,遇到一點不稱心的事就大發脾氣。 一個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則將無法控制別人。 一個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後采取行動,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放棄,成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煩或阻礙,你就去面對它、解決它、然後再繼續前進,這樣問題才不會愈積愈多。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時,千萬別對自己說“不”,因為“不”也許導致你決心的動搖,放棄你的目標,從而前功盡棄。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話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壓力,讓壓力在你面前屈服。 3、 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 一種抵觸情緒的產生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它對人一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從諸多小事上體現出來。我們應盡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它不僅會給我們造成身心上的傷害,而且在我們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緒有時會成為絆腳石。 為了你的成功,你必須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你必須去適應別人,適應形勢,不然的話,你註定成不了大事,註定會被淘汰。 4、 獨處可以激發思考的力量 如果你知道怎麼獨處的話,成大事者都是善於獨處的人--在獨處的過程中激發思考的力量。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壓倒並讓你永遠沈默,也可以像推進器產生強大的動力。 比別人先走一步,能創造一種成功的心境。 在獨處時,你應當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