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真正的溝通要以達到目的為依歸


提起溝通,經常人們以為,這有甚麼難? 只要會講話,大家都可以溝通。
 就算不懂英文,一個小學生也可以憑一些肢體語言和外國觀光客交流;就算天生聾啞,也可以依靠手語或書寫,達到兩人基礎互動。

溝通,有甚麼難?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錯誤認知,讓很多人在職場上吃虧,如果是被公然拒絕那比較明確,最怕的就是吃了「悶虧」被排擠了,都還不知道原因。究源頭,可能就是一開始自己講話傷到人,自己都不知道。
    要先釐清一件事,甚麼叫「溝通?
    溝通就是要表達自己的立場,讓自己的訴求成功嗎? 碰到對方專業比自己差,或者對方比較不善言詞,是否就代表自己的溝通就一定「佔上風」?
    話說回來,所謂溝通,有所謂「佔上風」這回事? 如果雙方是在辯論,那當然可以「占上風」,但溝通等於辯論嗎?

       很重要的一個觀念:與人交流,是要「做對」,不是「作對」。
       道理簡單,但許多人卻不一定做得到。
       舉個例子。有甲乙兩個業務員,負責銷售某型新發明的智能洗衣機。他們分別拜訪兩戶人家,結果當他們辛苦的講解完設備的功能,也分別被兩戶屋主嗆聲質疑。屋主們表示這台機器不實用,不如傳統的洗衣方式好。

這時候正確的溝通是甚麼?是要「做對」? 還是「作對」?
   a. 作對?
      聽到來自屋主的嗆聲,甲業務員於是據理力爭,和屋主爭鋒相對的辯論,針對屋主指出的缺點,甲業務員一一的辯白。他用很專業、很自信的語氣,指出屋主的錯誤,矯正屋主的觀念。並且他很洋洋得意,因為屋主最後似乎被他辯到無話可說了。但辯論贏了,訂單得到了嗎? 並沒有。屋主最後禮貌地,說聲再研究看看,但實際上已經下逐客令。之後,甲業務繼續拜訪很多客戶,一整天下來,一台機器都沒賣出去。
    b. 做對?
    相較於甲業務的作法。乙業務一開始也是被嗆聲,說機器種種的不好。乙業務畢恭畢敬的回答:「唉呀!你真是專業。我很少看到那麼懂衣服的人,難怪看你的氣質就是智慧的樣子。」屋主被捧得飄飄欲仙,接著乙業務反過來請教屋主,他平常怎麼洗衣,邊聽著屋主怎麼說,邊認真的點頭。之後,屋主也承認,的確傳統的洗衣方式也不是那麼方便。這時候乙業務適時切入「對啊!你這方面專業,如果可以再加上一台好機器,相信可以讓你家的衣服洗得更乾淨,也讓你做事更方便。」整個過程,乙業務雖然擺出低姿態,甚至自己產品被罵也沒多做辯駁,但最終他機器賣出去了。後來也因為屋主,幫他介紹鄰居,結果一整天下來,他光在同一街就賣出多台機器。

    以本例而言,乙業務做到溝通了,因為他達到了他的目的。畢竟溝通只是一個過程,若結果沒達成,過程誰輸誰贏就不重要了。乙業務成功銷售產品,他「做對」了,相反地。甲業務明明專業,又很保護自家產品表示對公司的負責,並且他也夠勤勞,一家家拜訪了客戶,最終卻一台都沒賣出去。因為他和客戶處在「作對」的狀態,結果就無法把事情「做對」。
    也許人們會好奇,只是表達自己意見,為何就是「作對」? 這就是人們經常以來的迷思,以為溝通就是把「自以為是」對的事情傳達。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職場的交通號誌

要能 覺悟 ,  前進 號誌, 才能在 職場上 活下來 且可 前進 。 更正:資遣=>資淺。

換位思考

👀 ~用心看看這幅畫~     ( 男人 ) 男人不知道下面有蛇,女人不知道上面有石頭壓着男人。     ( 女人 ) 女人覺得我馬上就要掉下去了,還有蛇要咬自己,男人為什麼不多使一點勁拉自己。    ( 男人 ) 男人覺得我這麼痛苦了還在使勁的拉你,你為什麼不使勁往上爬。      所以 :     你看不到對方的壓力,對方也看不到你的痛苦,這就是生活,相互體諒! 學會換位思考,多多溝通。     人和人之間又何嘗不是,不換位思考,誰也體會不到對方。      這張圖片適合任何關係:~>親戚 ,朋友 ,愛人,同學 同事,老板,員工,客户與業務人員。     這就是生活! 感恩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

團隊動能:雁行理論

激勵影片: 雁行理論    團隊動能 : 培力、創新、發展 雁行理論 的內涵    Robert ( 1972 )首先提出「 雁行理論 」( the flying-geese model ):當雁鳥以 V 字隊形飛行時,比每隻雁鳥單飛時更省力。當一隻雁鳥脫隊時,他會感覺到吃力。所以,他 ­ 會回到隊裡,繼續利用團隊的力量飛行。當領隊的雁疲倦了,他會退回隊裡,另一隻雁會出來領隊。後面的雁會用叫聲來激勵前面的 ­ 雁保持速度。若有雁鳥生病脫隊時,會有二隻雁留下來陪他,直到他痊癒或死亡。然後,他 ­ 們組隊飛行,以趕上原來的隊伍。      因此,「 雁行理論 」強調的是團隊合作、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等四項內涵。所謂「 團隊合作 」,是指組織中的成員若目標一致,團結合作,會比個別努力更快到達目的 ­ 地;「 輪流領導 」,是指輪流擔任領導的任務;「 激勵同伴 」,則是指同事之間的互相鼓勵 ­ ,以提升組織的效能;而「 互相扶持 」,是指同事間互相協助,以共度難關。 據飛利浦( 2002 年)「從雁行理論看 Cell Operation 」所列五項內涵如下: 1 、當每一隻雁鳥展翅拍打時,造成其他的雁鳥立刻跟進。藉著 V 字隊形,整個雁群比每隻雁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七十一個百分比的飛行距離。 啟示 :在組織中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的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 ­ 間能互相推動。     2 、當一隻野雁脫隊時,他立刻感到獨自飛行時遲緩、拖拉與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隊形中 ­ ,繼續利用前一隻鳥所造成的浮力。 啟示 :如果我們擁有像野雁一樣的感覺,我們會留在隊裏,跟那些與我們走同一條路,同 ­ 時又在前面領路的人在一起。      3 、當領隊的野雁疲倦了,他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隻野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 啟示 :在組織中輪流從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必要及明智的, ­ 對人或對南飛的野雁都一樣。     4 、飛行在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 --- 。 啟示 :在組織中,如果成員擁有野雁的感覺,就能像野雁般的相互激勵。       5 、當有...

職場紀實 - 改變重生

常在課堂上講「 經營 」二字。 想 創業 當 老闆, 先 幫現在自已的老闆(高管)「 更 」 成功。 個體本身 具有 了 常態 「 行為 能力 和 態度 」,你才能真正成功。 對職場上的你來說,成功的定義 是 什麼? 是成為 領導人 、是 事業經營 一帆風順、是高度發揮專業? 為了這些外在定義上的成功,你 願意做出 多大的付出? 其實,你無須犧牲。 你真正需要的,是 積極的 自我管理 。

成大事必備

哈佛個人管理課: 成大事必備的九種 能力   挑戰生存的能力:善於在現實中尋找答案 1、 擺正心態,敢於面對現實 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生活的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身心,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這就叫強者! 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一條成大事的經驗: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活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如果你能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的自下而上須臾離不開現實,隨著現實的變化,我們必須隨之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現實,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2、 讓你擁有過硬的自制能力 自制,就是要克服欲望,不要因為有點壓力就心裏浮躁,遇到一點不稱心的事就大發脾氣。 一個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則將無法控制別人。 一個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後采取行動,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放棄,成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煩或阻礙,你就去面對它、解決它、然後再繼續前進,這樣問題才不會愈積愈多。 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時,千萬別對自己說“不”,因為“不”也許導致你決心的動搖,放棄你的目標,從而前功盡棄。 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話的含義是說,一個人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來自於外界是,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壓力,讓壓力在你面前屈服。 3、 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 一種抵觸情緒的產生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它對人一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從諸多小事上體現出來。我們應盡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它不僅會給我們造成身心上的傷害,而且在我們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緒有時會成為絆腳石。 為了你的成功,你必須把情感裝入理性之盒,你必須去適應別人,適應形勢,不然的話,你註定成不了大事,註定會被淘汰。 4、 獨處可以激發思考的力量 如果你知道怎麼獨處的話,成大事者都是善於獨處的人--在獨處的過程中激發思考的力量。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壓倒並讓你永遠沈默,也可以像推進器產生強大的動力。 比別人先走一步,能創造一種成功的心境。 在獨處時,你應當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