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溝通需要學習

孔子曾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這句話傳達了,許多人明明不懂卻要 裝懂 ,還不如知道的部分就說知道,不知道的部分誠實的說不知道,這樣老師才懂得該如何傳授。           然而現實生活中,畢竟不是校園。於是就有很多溝通模式,有的人「 自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 」;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但硬要假裝他知道」;還有的人「明明自己知道,卻為了某些原因要說不知道」。當不同的人處在同一環境時,例如家庭或職場,那麼就會產生 溝通問題 。     為何男女朋友會吵架 ? 為何夫妻失和 ? 為何有辦公室紛爭 ? 範圍擴大來看,為何社會上會有那麼多的爭執 ? 歸根究底,就是溝通出問題。但說,誰對誰錯呢 ? 就好比前面的案例,甲乙業務都懂自己的產品,但介紹的方式不同,誰對誰錯呢 ?      所以溝通,絕不是把「自認為對的事情」傳達就好。     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可能,你說得對的,但對方也沒有錯。     因為是站在不同角度來看事情。就好像養狗很好,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他說,養狗會吵到鄰居,並且隨地大小便汙染環境。這件事沒有誰對誰錯,因為等於是在講一件事的不同面向。     2) 可能你說的事情有部分對有部分錯,對方也是如此     最典型的例子,瞎子摸象。一個人摸到象腿,說象就像個樹幹,一個人摸到象尾,說象就像個繩子。兩人都只是摸到真相的一部份。這時候再怎麼吵下去,也永遠沒結果。     3) 可能你說的事情對,但對方對你的解釋不同     例如你說你的企劃案,被某個廣告大師拿去看了,被大幅修改送回來,你原意是想表達自己的東西,非常受看中,連大師都拿去看了。但對方只聽懂你的東西被修改了,表示你的東西是錯誤的。因此他對你的能力大打折扣。     4) 可能你說的事情對了,但這不是對方關心的重點   ...

真正的溝通要以達到目的為依歸

提起 溝通 ,經常人們以為,這有甚麼難 ? 只要會講話,大家都可以溝通。   就算不懂英文,一個小學生也可以憑一些肢體語言和外國觀光客交流;就算天生聾啞,也可以依靠手語或書寫,達到兩人基礎互動。 溝通 ,有甚麼難 ?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 錯誤認知 ,讓很多人在職場上吃虧,如果是被公然拒絕那比較明確,最怕的就是吃了「 悶虧 」被排擠了,都還不知道原因。究源頭,可能就是一開始自己講話傷到人,自己都不知道。     要先釐清一件事,甚麼叫「 溝通 」 ?     溝通就是要 表達 自己的立場,讓自己的訴求成功嗎 ? 碰到對方專業比自己差,或者對方比較不善言詞,是否就代表自己的溝通就一定「佔上風」 ?     話說回來,所謂溝通,有所謂「佔上風」這回事 ? 如果雙方是在辯論,那當然可以「占上風」,但溝通等於辯論嗎 ?        很重要的一個觀念:與人交流,是要「做對」,不是「作對」。        道理簡單,但許多人卻不一定做得到。        舉個例子。有甲乙兩個業務員,負責銷售某型新發明的智能洗衣機。他們分別拜訪兩戶人家,結果當他們辛苦的講解完設備的功能,也分別被兩戶屋主嗆聲質疑。屋主們表示這台機器不實用,不如傳統的洗衣方式好。 這時候正確的溝通是甚麼 ? 是要「做對」 ? 還是「作對」 ?    a. 作對 ?       聽到來自屋主的嗆聲,甲業務員於是據理力爭,和屋主爭鋒相對的辯論,針對屋主指出的缺點,甲業務員一一的辯白。他用很專業、很自信的語氣,指出屋主的錯誤,矯正屋主的觀念。並且他很洋洋得意,因為屋主最後似乎被他辯到無話可說了。但辯論贏了,訂單得到了嗎 ? 並沒有。屋主最後禮貌地,說聲再研究看看,但實際上已經下逐客令。之後,甲業務繼續拜訪很多客戶,一整天下來,一台機器都沒賣出去。   ...